第二章 死亡(Death)與活時修習死亡法 (Death And Dying While Living)



每個人終有一天要死亡的。無論人或犬貴或貧窮,強健抑嬴病,沒有能逃避死亡的。一切都要經過死亡的門。靈魂使用物質的身體後必須離開它。你原本是塵土,必須回歸於塵土。每個人都知道他必有一天離開這個世界,只是他不能預知死亡的時刻。
 


我們因別人的死亡而感到悲慟。但事實上我們應該關心自己的死期,對死後的生命作出準備。
 


我們死後要經過怎樣的國度呢?我們要應付怎麽樣的人呢?這些問題必須仔細思考。聖典中有時會談到這個問題,但我們不會去注意它,我們認爲這些都是神話或童話,或者是一種勸善戒惡的一種手法罷了。事實上我們必須經過死亡之門,沒有任何人能夠例外的。聖保羅(ST PAUL)說:「死亡是我們必須克服的最後一個敵人」。對此我們不應視而不見。



日 常的經驗是當我們要到外國時,我們會作出種種準備並攜帶充足的金錢。我們安排旅行工具,如汽車、飛機或輪船等。我們會寫一封信給住在這個國家的朋友,並會 確定住在那裏。我們對這些世俗的事情是那麽小心。除非安排的相當充分,否則我們不會遠遊。但是對於死後的旅程,它象達磨可斯(Damocles)的劍那樣懸於我們的頭上,而我們將必須在某一時期踏上此旅程的,我們卻漠不關心。我們是否有爲這個旅程安排好食物(此食物即夏白德Shabd)呢?我們是否已找到一位有此旅程的親身經證和體驗的導師或上師來陪伴我們呢?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將會居留在什麽地方呢?
 


我們對世事很是聰明,常常會作出妥善的安排,以便成功地執行,但對於無常而可能即將降臨的死亡──無論我,我們是在童年、少年或老年──我們對此命運卻全然無知。


第一節 死時和死後的情形(What Heappens at the Tlme of Death and After


人 們爲了解開這個迷而不遺餘力。理性的探討失敗了。對揭開這個秘密來說,有學問的人跟文盲同樣地感到無助。原因是沒有人從死後歸來告訴我們死後的情形。這個 念頭一次又一次在我們腦海中出現。若果有人曾到死亡後的境界,然後回來講述他的親身經驗,那是多麽令人滿意啊!我們只能猜測,但都徒勞無益。望遠鏡不能看 到死後的境界,太空科技亦不能接觸到這些境界。這些儀器和機器只能讓我們對物質的世界多一點瞭解。至於高級的靈鏡它們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只有上師(MASTER)才能知道關於死亡的一切。在死亡時,家人和兒女,財富、家庭和肉身離開我們,只有完美的上師伴著弟子。因此他是我們唯一的真正的至交好友。


完美的上師是在星光境(ASTRAL)、理境(CAUSAL)和更高級的純靈境界的向導。所以聖典中強力地強調我們很需要這樣的上師,及必須不斷地在腦中時時緊念他。


死 亡是毋須懼怕的。死亡只是一個名詞,代表著靈魂離開身體的現象。抛棄身體後,靈魂升上是星光境、理境或更高的靈鏡。這現象只不過是靈魂從粗糙的感官中抽出 和進入細緻密微的境界。這只不過是放棄現在使用的衣服,即肉身。這並不是滅絕。我們死後還有生命,只是我們不能看到罷了。
 
聖者們已經解決了死亡的秘密。他們每天都離開肉身而遊於星光境和理境。親近他們便可以學到戰勝死亡的方法。
 
聖者們曾經詳盡地處理這個課題。他們描述經過死亡之門及戰勝死亡的方法。採用此法崇敬者(devotee)亦能經過死亡之門而處於死亡以外的靈鏡。他自主地離開和回到他的肉身,此時他的意識是完全清醒的,而他亦能清楚地記憶見到的境象。


只有那些死亡前曾越過高級境域的人始能瞭解[於活時死去]die while living)的意思。單靠知解是不能明白這個現象的。
 


柏德士(plutarch)描述臨死時的情形,如下:
 
臨死時靈魂經驗到的印象和經過的程式與已被印啓入(initiate[偉大的秘密]者的經驗相同。


依真上師的教導而修的人每天死一次──在他還活著的時候。他們隨意的進入上面的靈境,和回到肉身。


聖者們的教訓中的一個利益,是令弟子以快樂的心境度過死亡之門,因而戰勝死亡。這是所有被上師的恩典所福佑的弟子的切身經驗。這並非空談或一些經典中的預言。一個聖人之道的追隨者是不會懼怕死亡的。一個人若學習在活時死去(dying while living)的藝術,他便停息了生死之輪。他對死亡一點恐懼都沒有,因爲他每天都經過死亡之門。所以聖者們頌揚在活時便經證死亡,和教導我們修習的方法。死亡是甜美的,若果行者(devotee)能於活是死去。
 


這個身體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靈的海洋。只有在活時便死的人才能由此海洋中獲得「超意識」的珍珠。這樣的人即使他進入他身體的海洋只一次,便可尋回「超意識」的寶藏。否則,此寶藏是淹沒不顯的。
 


行者深深潛入此海洋和升上天空,高級靈境便成爲他的居室,他亦會證知主的寶石。當我們仍然渴望(此世間的)生命,我們便不能得到這顆寶石。一個罕有的弟子得到主的恩典,得以活時便能死亡,而得到這顆寶石。若你想證知上帝,你必須於活時便能死去,因爲你不死去,便不能達到他。當你仍然擁抱世俗的欲望,你便得不到「神的證知」。


一個在活時死亡的人得到永生。一個等視生死的人亦已經脫離死亡。這種在活時死亡是跟埋藏和焚化無關的。這是上師賜給他的弟子們的永恒的生命的一種境界或狀況。


靈修的首要的要素就是活時死亡,因爲這樣死亡後靈魂才能真真正正的活著。在部份世上的人都不知道這個真法。因爲它們害怕生時便死去。
在我們還沒有超越死亡的領域之前,換言之,在我們還沒有生於深致的高級靈境之前,我們是不能了知真正的生命的。


基督說:
 
“……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注1


但是這樣的死,即在活時死亡,必須要上師的恩典始能得致此外無他法。戀愛著主的人,由於生時死亡,長飲快樂和喜悅的酒。這是蒙受上師本人賜予「酒」的人的一個特權。
 


成就「活時死去」(dying while living)並 非易事。此方法由上師的恩典始能得到。一個已經摧伏心意識,停止了欲望與渴求,和已經摧滅我執的人始能於活時死去。這並非像看來那麽簡單的。實行起來並不 像談論它那麽容易。一個成就「活時死去」的人必須放棄所有世間的欲望。若欲望還在侵擾著身體時,靈魂便不能離開它。行者必須舍離身體和心智始能於「活時死 亡」。於修習時當靈魂第一次離開這個泥造的壺(即身體)時,它必會經過「死亡之門」。放棄這個世界和屬世的欲望,完完全全的對全助的上師降服吧,讓你的靈魂升到高級靈境去。你必不會經證障礙。


這個在活時死亡究竟是什麽呢?靈魂在身體的總部是眼中心,於此處它的能力之流(enegyeurrents)散播於整個身體。修習活時死去時不必停止呼吸。只要簡單地用持名的方法將你的整個注意力收集到眼中心,這樣會令感官得不到原動力,身體便會像屍體一樣。換言之,粗糙的感官的功能應該停止,而微細的功能得以醒起,靈魂因而得以上升至深致的境界和看到此等境界的榮耀。


修習持名令身體所有的活動能量集中於眼中心;由觀想(contemplation)注意力得以專注於此;由聲流我們升上高級的靈境。當意識離身時,這便被稱爲活時死亡(dying while living);此時行者離開身體的情形跟死亡時靈魂離開身體的情形是一樣的。只有一點不同──行者跟他的肉身的聯繫並沒有完全被折斷。其中有一條銀線,耶穌教的聖經中有提到此銀線(silvereord)(傳道書126)「注2」藉著此銀線我們可以自主地離開和返回身體,而同時保持著跟身體的連接。這樣他便能在活時看到死亡後的情形。他在星光境(astral)、理境(causl)和更高的靈境旅行,而變得完全熟識這些境界。他能夠跟這些境界中的居民會面和談話。


安格上師對活時死亡的情形有很適當的描述。他說:
你要不用眼睛而能看,你要不用耳朵而能聽,你要不用腳而能走。你要不用手和舌而能工作和說話。甚至於活時你必須死去。只有如此你才能聽到神道(word)和見到你的愛人。


成就活時死亡是由於得到上師的恩典,常常聽上師的講道(satsang),和修習聖名的成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渡過生命的海洋,完成人生的使命,而在神的宮廷得到讚美。只有弟子或敬虔者才會爲永恒的悅樂而努力。換言之,他修習引致此悅樂的夏白德。這樣的人了悟生死,和等視生死。這樣的人是主的眷寵。



嘉比爾(Kabir)對此表達得很是適當:
 
性靈是一顆很高的樹。它的果實挂在天空,能夠得到此果實的鳥兒是很罕見的。


只有在活時死去的人始能品嘗此種果實。所以,只要在有生之年靈體還未完完全全離開身體,生死之輪便不會終止。


靈境是你靈魂的居室。一個人若是死亡,他的靈魂了就不必要回到這個世界了。
 
活時死亡的境界即是將意識和物質分開的境界。這是一個很高超的境界。這樣的人悟明自我(3)及其心意識,並且明白生命的奧秘。這樣的境界只有經由上師而得到主的恩典的人始能成就。


整個世界的人在死亡之後還是不斷地死亡,因爲沒有人經過真正的「死亡」。我所經證的一個死亡令我永遠不再會死。只要你在活時還不知道如何死亡,你就不會在生死之輪中得到自由。



附注:
〔注1 新約聖經,
〔注2 約翰福音第三
〔注3 新約聖經傳道書第125:他永遠的家,
〔注4 隸喪的在街……塵土仍歸於地,
〔注5 靈仍
〔注6 原文「
〔注7 knows himself
〔注8 拉哲學中的「
〔注9 know thyse
〔注10 行人亦常提到「
〔注11 明瞭事等。


第三章 愛的階等 The Stages of Love



我們觀察到,在正常情況下,當我們聽說某些東西是很好的,心中便會産生得到它的欲望。當我們與某人結伴,我們便跟他有所連緊,我們心中樂於與他在一起和常常見到他。一種跟這個人相連的感覺便産生了,而這個感覺發展成爲一股愛之流。


愛好像生命的花園裏面的「芳香之泉」。當跟我們的伴侶的連結變得強烈時,我們對他的挂念(attaehment)就變成愛;而心智(mind)的狀態是我們不願意分離。就算理智上強制不令見到這個人,但心智(mind)上已經無法抗拒地被吸引住。此時心智(mind)統治理性(intellectl), 而當這種感覺逐漸增強,就變得強壯到便算離開我們的伴侶,雖然只是片刻,也會令我們不安,而心智是不斷地被他吸引住而渴望跟他在一起。可是理性對心智仍然 有些微的控制,此控制漸漸減弱而此感覺會變成強烈的愛。在此狀況,戀愛者開始忘記自己。他已無心關注自己的身體和心意。愛人跟他在一起時,他便感覺快樂, 否則,他便如行屍走肉。他變得對所有人,包括他的親戚和朋友都漠不關心,而理性(intellectl)對他的控制已完全消失了。戀愛者飲了從愛人底美眸而來的酒因而醉倒。他對朋友和親戚的意見毫不在乎。他的理性和心智已經完全失去分辨的能力。


愛的感覺普遍地存著。獸類、鳥類、昆蟲類,而甚至植物和花朵都充滿著愛。愛的火花令(一個被它吸引的)人沈醉。整個宇宙歌頌讚美它。沒有一個心靈是完全沒有愛的,所有生於世上的多少賦有上點點的愛。我們都靠它而存活,但那些行止不正的人有時會被它弱 。


愛是靈魂的一個性質,而且是我們天性所本有的,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好好地運用。這個「一切快樂的海洋」在我們之內,而我們毋須花費一分錢便能得到它。只要靈魂離開世間的污穢和挂礙。真愛便會自然出現。
 


愛在每一個人之內以原始的形式存在。神是愛而靈魂(soul)是神的一部份;所以靈魂也是愛。但因爲靈魂被心意識(mind)的覆蓋物所掩埋著,愛也因此亦被掩埋著,我們必須移走這些覆蓋物。


我們求得各種學識必須遵循一些規律和原則。同樣的,我們必須遵守某些紀律和法規,始能獲得允許進入愛的學校。這些原則是必須嚴格遵守的。一個戀愛者必須放棄所有屬世間的念頭,放棄世間和超世間的誘人的事物,他必須全時間全神貫注於觀想他的「愛人」(beloved)。

當我內視時,我在內找到人類世代以來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所追求的東西。我們到處尋找了多少年代了,但只有在我們心中才能找到它。所以你不應在外尋找你失去的愛人。你只有在你內心深處始能找到他。


第一節 愛的四個必要條件 Four Thlngs Are Necessary In Love


1、腦海中除了愛人之外不應有其他意念。
2、付出和回報或交易的態度不應存在
3、所有恐懼都應排除。
4、戀愛者不應對任何人有敵意或憎恨。


這樣的人永遠不會忘,他們的「愛人」beioved(真上師sat guru)永遠都在他們身旁。
 


一個依據儀式的人,他的禱告是根據指定的姿勢,但戀愛者的禱告一定是在忘我的狀態(即是超越凡體的我或我執的狀態)。〔注1〕一個依據儀式的人會在祈禱前洗淨手和臉;但戀愛者欲洗淨他屬世間的手。換言之,只要你還未摒除屬世間的念頭,你就不能思憶他。
 
布拉、薩(bulleh shah)用如下美麗的句子來表達同樣的思想:


宗教傳統是我們的奶媽;儀式和禮儀是母親;但若我們希望得到真正的成就,只有靈修(即禪修的內修法)始可達致,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證知真理。

沒有愛所有苦行和修習都是無意義的。知識和觀想本身並不能引致成功。這類型的修習只是用來灌輸愛的情操。若沒有愛,所有禪修都是枯燥無用的。
所有意念和欲望都應從心意識中滌除,而此心意識便變成一個磨光亮的鏡子。只要我們心中還懷抱著貪念和欲望,愛的臉便不會顯現。只是經由愛,聖者們便得以(意識清醒地)跟主合一。換言之,如果還有一點自我意識 ,便不是真愛。


愛只知道如何付出。行者必須棄所有欲望和離開所有權利和名望,他必須成爲某人的奴隸。這樣就是愛。得到真的生命就是整個人消失在愛中。行者必須在[愛人]中醒過來,而整個地溶入神內。這就是愛。這是犧牲的工作。見到[愛人]是非常困難的,因爲行者必須用他自己的頭顱來買這個道。
若果你希望知道[],去聖人那裏請教吧。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心怎樣失去控制,請教一位元失去了心的人吧。


愛首先在[愛人]Beloved)的心中産生。如果沒有光,飛蛾是永不會撲過去的。愛在行者心中産生,是因爲有神的恩典而得到大大的幸運,然後他始能親近聖者。南達士上師(Guru ram das)說:關於那些擁有愛的財富的人,你們應該瞭解這是他的恩典所賜予的恩寵,這個實寶藏經由上師才能獲得到。侍奉他是非常艱苦的;但這也是得到所有快樂的方法。這愛只賜給那些上帝親自施以恩惠的人


正如電力潛伏在電池內,當用電路連起來時便能照明一個很大的空間,同樣地經由神或上師的恩典,愛的火花在求道者心中生起,而愛的力量便變得明顯。


最必可要的是用持名和觀想的修持來喚醒我們對神的愛。我們重復這五個聖名(the live lloly names)時,我們對神的吸引力和愛便會增加。當戀愛者思憶他而變得完全的全神貫注于思念他時,神便賜予聖恩將弟子的注意力轉爲虔敬。
 


靈修的第三撲分是聯聽夏白德(SHABD)、[]Nam)或聲流(Sound Current)。神就是[夏白德],而神亦是[]。所以,[夏白德]就是[],當靈魂接觸到[夏白德]時,[]便從內流出。


這是求道者爲了接近神(Beloved)所必須走的路。但有時行者偶然凝視真上師的眼睛,愛之流更不可抗拒的進入行者心中。只要上師看行者一眼,便足以令行者升起強烈的愛;而不用經過交往,親近和情感上的吸引等各種階段。


愛的路象劍刃那麽鋒利和狹窄,只夠空間讓一個人走。於此處上帝(God)和崇敬者(devotee)必須合而爲一,而弟子(devotee)一點點的搖擺或疏忽都會引致他的失敗。所以,只有意志力堅強的人,得到神和上師的支援,而且全時間降服于[愛人]的膝下,始能跟隨這個道。這麽幸運的弟子每一步都被帶領著而不會跌到。
 


愛是所有[證知真主]的修行方法中最有利和最有效率的。參瑪士.他比士(Shamas Tabrizaaa 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erts Luo 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