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暖化 急徵領導者
http://lowestc.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_18.html
對抗暖化 急徵領導者
文/李毓蓉(低碳生活部落格邁向哥本哈根青年志工寫手團)
「條條大路通哥本哈根」是今年所有國際溫室氣體減量談判的最佳寫照;每一次談判結果都形塑著12月哥本哈根會議,決定後京都時代的方向。
2009年新一輪的國際氣候談判,始於3月29日在德國波昂同時雙軌展開的京都議定書附件一國家之進一步承諾工作小組(Ad Hoc Working Groups on Further Commitments for Annex I Parties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AWG-KP),以及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長期合作行動工作小組(Ad Hoc Working Groups on Long-term Cooperative Action under the Convention, AWG-LCA)。
談判 牛步前進
AWG-KP旨在協議已開發國家集體的減量目標(*1), 不外乎希望能訂出一個野心勃勃的減量比例,然而這一次會議,大部分的國家代表以及聯合國官員都有個共識:比較有可能在哥本哈根會議成形的是一個包括廣泛原 則的框架,而細節必須留待2010年再設計。同時,部分國家表示還需要時間:日本的減量目標將在六月後出爐,俄羅斯和烏克蘭也還未有任何檯面上的表示。
此外,這一次波昂會議,大多數的國家未能提出哥本哈根協議實際上該如何運作的提案,而是討論更為實際的具體細節,包括開發中國家減量行動的監督及查證。韓 國和南非提案建立國際註冊平台,已獲得歐盟支持,要記錄開發中國家的減量行動,並比對已開發國家在基金及技術支援上的承諾。然而已開發國家還未能在基金議 題上達成共識,也未聞清潔發展機制(CDM)的改革進度(*2)。
海嘯發威 歐盟承諾動搖
今年1月28日歐盟提出京都議定書的替代計畫,催促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不但要擔負起合理的、部分的減量責任,還要同意限制排放成長(2020年前減少 15%至30%正常營運所產生的排放量)。然而,歐盟原訂在春季高峰會上討論責任負擔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的基金,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的歐盟會員國,包括 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皆呼籲在此時應該重新考量優先順序(*3)。三月稍早舉行的經濟財政部長會議,未能解決波蘭所提出、關於會員國之間提供基金的責任該如何分配的問題(*4),而波蘭積極干涉,則是因為其經濟發展倚賴高污染的煤,所以反對以國家的排放量來決定所需負擔的金額;相對的,丹麥總理也呼籲其他歐盟會員國此刻不要在基金議題上踩煞車(*5)。
儘管歐盟在2007年即表示將在2020年前,較1990年減少20%的溫室氣體排放,而且如果其他已開發國家也做出相似減量標準,歐盟將提高到30%(*6), 但目前內部已出現歧見,認為歐盟應該等待美國和中國表態。最後,歐盟領袖在高峰會上討論如何振興經濟,對於減量談判只表示:國際資助機制尚需更進一步的討 論,而各國領導者將在哥本哈根會議前決定歐盟在資助方式上的立場和貢獻,以及會員國間責任分攤的原則;一切留到六月高峰會再論(*7)。
歐盟腳步放慢,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是否能順利讓京都議定書「後繼有人」,聯合國內部表示相當擔心;因為一定要提供足夠的錢,才能說服窮國一起對抗全球問 題。而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執秘Yvo de Boer則是批評歐盟的財政部長們,沒有履行2007年峇里會議中的承諾。.
美國的新政權vs. 國會舊挑戰
儘管歐巴馬總統上任後,承諾美國將在2020年前減量至1990年的水準,而且2020年後會加快減量速度,但是因為國會中反對力量仍大,歐巴馬有可能無法簽署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協定,否則則會像當年的柯林頓總統一樣,簽署了京都議定書,但沒有國會支持,始終無法批准。
將代表美國參與年底哥本哈根談判的美國科技顧問Todd Stern表示,歐巴馬要在今年COP15前取得國會同意,是個嚴苛的考驗。而美國政策幕僚單位「國際氣候變遷特別小組」的共同主席Stephen Byers則是說到,即使因為美國延遲,京都議定書的替代協議拖到了2010年才出現,還是來得及看到一個後京都時期的國際架構,而且世界值得以一年的時 間換得美國的加入,因為大家都期待看見美國的領導及行動。歐巴馬四月初出訪歐洲,對抗氣候變遷的話題是此行焦點之一,但美國是否能領導全球抗暖,端看在四 月底於美國召開的領袖會議(*8)。
金融海嘯加劇國際氣候談判的挑戰,此刻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正如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對波昂會議的呼籲:急徵領導者!
【參考資料】
(*1) Greenpeace 29 March, 2009. “Climate meeting in Bonn: leaders wanted” on the
(*2) Greenpeace website.
(*3) EurActiv 30 March, 2009. “Bumpy ride ahead of UN climate talks”
(*4) Reuters 20 March, 2009. “EU states in downturn think twice on climate fund” reported by (*5) David Brunnstrom and Marcin Grajewski.
(*6) EurActiv 18 March, 2009. “EU to dodge climate funding decision until summer.” Referring to footnote 3.
(*7) EurActive 29 June, 2007. “EU ministers commit to 20% emissions cut by 2020”
EurActive 23 March, 2009. “EU summit postpones climate decision until June”
(*8) Guardian 25 March, 2009. “Barack Obama may delay signing up to Copenhagen climate change deal” reported by Patrick Wintour.
關於作者
李毓蓉,2005年夏天偶然接觸環境議題,卻欣然發現追求社會正義的舞台。曾任高中英文實習老師,但跑到牛津大學修習自然、社會與環境政策碩士。現為台灣環境行動網辦公室主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