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2011-04-10 19:31 — webmaster 本報2011年4月10日台北訊,記者黃慧珊、夏道緣報導
行動是改變的開始。今年NGOs環境會議呼應台灣地球日百萬綠行動,全場以「跨界整合」精神貫穿,從「生活、生產、生態」三大議題出發,透過各種綠 色行動落實「公民參與」精神,並提出三項結論,「生活:免於風險是基本人權」、「生產:當代經濟不該傷害到下一代」、「生態:防範複合性災害之暴力討 債」、「政治:生態的綠色要取得權力」。
依據會議結論,生活面強調執行環境基本法「非核家園」條款,對於新科技採取預警原則,要求政府成立無基改農區,全面檢討WTO所造成的環境傷害與糧食危機。生產面強調停止用國民所得/污染指數(GNP)作為國家發展目標,改採用幸福指數(GNH),同時以能源稅取代部份所得稅,以環境成本內部化的機制,調整產業結構,使溫室氣體濃度盡速減量至350ppm以下。同時結合綠色消費,綠色投資、綠色採構三管齊下,有毒事業費棄物不該錯誤利用。
生態面強調推動國民環境信託,政府應維護自然資產取代污染破壞的開發案,包括彰化大城溼地等國家寶藏,以保護白海豚等生物多樣性。積極推動以符合自 然環境運作為基礎的國土三法(國土計劃法、國土復育條例與海岸法)立法,落實資訊公開、決策透明與民眾參與。同時,推動國土規劃與復育,不得以國家重大建 設為由大開後門。為落實環境基本法,要求政府盡速成立環境法庭。
政治面強調總統應履行承諾召開氣候變遷國是會議,並邀請總統候選人及各政黨領袖全程參與,形成全國減碳目標及政策工具之共識。政府應確實執行環境基 本法及環境影響評估法,遵守司法判決,不應限縮環評的效力與範圍,並落實預警原則。應修正公民投票法和集會遊行法,在爭議性政策、開發案,應依法辦理行政 聽證;至於立委選舉政黨票支持真正生態綠、地球藍的政黨,讓傷害土地、破壞環境法制的區域立委落選。
以「三生有幸」宣言 提醒台灣人民的幸福
邁入第八屆的NGOs環境會議是由數個民間團體發起的本土綠行動,更是環保界一年一度的盛事,今(10)日在關渡自然公園舉行。綠黨發言人潘翰聲代 表民間團體發表「三生有幸」宣言,表示「璀璨的生態是祖傳好幸福」、「台灣人的生活在當下要幸福」、「自足的生產為子孫留幸福」。除了謙卑感恩能生活在美 麗的台灣,也呼籲台灣人民,療癒受傷的大地之母要及早開始,而且,不能停止。
今年會議探討跨界參與及環境議題串聯方法。同時透過演講、工作坊及開放空間會議的進行方式,將激盪出更多可以落實在生活中的創意綠行動。今年輪值主辦的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這種能量的結合是台灣保育生命力的展現」。
降低風險綠行動
環境風險是潛在的社會亂源,民間如何透過行動降低環境風險?會議中「風險與生活」主場由核災危機和基改作物隱憂,帶出公投與公民媒體運用的綠色行動。
與會專家認為,透過公投,可以強化民主,把權力交回每一位民眾手上,降低核災風險。那麼,利用「公投」能否有效為非核家園把關?以澎湖賭場開發案為 例,環保團體運用公投機會,進行資訊傳遞與溝通,讓民眾充分了解開發的衝擊,最後成功擋下開發案。關注核能安全的台灣環盟李卓翰秘書長表示,運用公投反 核,可讓民眾更深度認識相關資訊,進而發展行動。
要降低基改食物所帶來的風險則可以從「吃在地」開始。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認為,「吃在地」不但降低基改種子侵台機會,也能活絡國內經濟,是一舉數得的綠色行動。公民記者大暴龍則現身說法,以竹南大埔怪手毀田事件為例,說明因為素人媒體的親攝影像,才能引發後續主流媒體的擴大報導,降低土地不公義的風險。
世代正義綠行動
「民眾動員」是很大的力量,政府想以之為發展背書,民間則欲用之阻擋不當政策。如何透過綠色行動達成經濟生產與世代正義間之間的平衡?利用民眾動員、環境信託和綠色小股東等綠色行動,或許是讓下一代免於遭受環境災難的解決之道。
近年的彰化大城溼地保衛戰即是動員民眾保護環境的經典案例。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分享,利用本土、親民的方式向在地宣傳,並透過網路串聯外界年輕世代,是最有效的綠色行動。除了辦理地方說明會,宣傳車、野台戲、音樂會都是更容易被接受的動員方式。
去年受各界熱烈響應的「全民認股119守護濁水溪」也是守護大城溼地的民間力量體現。然而,目前第二階認股情況趨緩,應該如何因應?台灣環境資訊協 會信託部主任孫秀如認為,透過多元管道讓民眾正確認識「環境信託」的概念很重要。此外也可以考慮宗教團體的作法,即「不斷地和不同的人說」,如此,才能達 到「資訊傳播」目地,成功動員民眾。
對抗同樣會破壞大城溼地的國光石化建案,還可以採取「綠色小股東行動」。只要購買出資企業-如遠東集團、富邦金控的股票,就能在股東大會上取得發言權,向企業高層傳達反對開發的理由。就長期發展而言,可將資料整合為年度評鑑,選出該年破壞最強的企業,並發布給媒體,以警惕企業並求其達到社會責任。
保護生態綠行動
為呼應2011國際森林年,會議也從「山林生態與治山防洪」主題討論談保育綠行動。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副教授楊國禎指出,台灣早期大面積砍伐高高海拔 檜木林、單一樹種造林、農業上山,成為山區水土保持持續惡化的源頭,此趨勢再因氣候極端化而形成難以逆轉的惡性循環,期待未來的政府體制設計,能夠出現一 個以山林為主體思考的運作體系。
台灣生態學會顧問張豐年則感慨,不管藍綠政權仍依舊抱持「人定勝天、工程萬能」之迷思,上山下海大興土木,遇災則回頭以各種治標不治本之工事頑抗, 要突破困境,唯有於規劃時即需落實全方位之總量管制,以避免過度開發,並落實「零災害」之思考。此外,落實資訊公開、民間從早期參與到事後監督,一樣都不 可或缺。
今年NGOs會議除了整合民間意見與共識,同時也擔任環保團體與政府、企業之間的溝通平台。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民間環保團體將前往總統府拜會馬總統,提出民間的訴求與主張,希望執政當局傾聽來自民間的聲音,為台灣永續未來背書承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