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春天
在南台灣,以養殖漁業聞名的嘉義布袋鎮,有一戶人家,生活的電力來源完全來自屋頂的太陽光電板。在三十四坪的屋頂上,麥金生架起兩座共計5KW的太陽光電板,從此開啟他新能源的生活。
從以前電費開銷要五六千元,現在麥金生每兩個月,只要付基本電費八十多元,就能享有自給自足的電力生活,多餘的電,麥金生還能回售給台電, 看起來這筆生意還挺划算的!不過,麥金生跟週遭的朋友推廣,所得到的反應,大多是安裝價格太高,即使最高補助50%的費用,但短期內無法回收成本,讓許多 人望之卻步。
為了鼓勵太陽光電的發展,經濟部能源局進行各類型專案的推廣,到2008年年底,能源局完成設置太陽光電系統五百萬瓦,可發六百萬度的電, 大約是1600戶家庭的用電量。台大教授黃秉鈞認為,太陽光電的發電成本整體來說,還是不符經濟效益,除非技術有新的突破,否則成本短期內難以降低。
回到地面,魚塭旁的野草被海風吹得亂飛,這麼強勁的風勢,也是台灣新能源發展的焦點。風力發電因為成本較低,是再生能源中最早走向商業發展 的,像台電和民間業者英華威,紛紛都在台灣海邊,矗立起大型風機,形成獨特景觀。粗估全台灣有超過三百支以上的風機,密集的風場也引發了不少爭論。
相較於大型風機的爭議不休,國內業者自行研發的小型風機,會不會是風力發電的另一種轉機呢?
業者規劃的小型風機,以提供家戶用電為主,不需要考慮輸配電路,所佔的面積也比較小,不像大型風機受限於地形環境與風向。土地面積有限的台灣,小型風機是否有希望在城市裡運轉,就端看未來政策的規劃。
除了在空中找尋新能源的目標,在地底下也藏有發電的可能性。2004年關閉的台北市福德坑垃圾掩埋場,收集了七百萬噸的生活廢棄物,在密閉的地底下,透過沼氣收集管,每天可產出大約兩萬度的電力,平均下來差不多是1500戶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
沼氣裡面含有固定比例的甲浣氣體,利用熱值特性,將沼氣的熱能轉換為電能,不但能處理掉令人不快的溫室氣體,同時也轉換成綠色再生能源。
依照電業法,所有的民間發電,多餘的電力都要回售給台電,但台電的收購價格,往往不敷業者的發電成本,是許多再生能源業者的困境,面對這種價差,台電也表示,兩塊的收購價格也是不敷成本,最好的方式是等待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後的補貼機制。
如果說被掩埋的垃圾都能發電,那植物是不是也有可能發電呢?小羊兒吃得津津有味的牧草,有著豐富的纖維素和蛋白質,提供羊兒健康和營養。但你可能不知道,牧草也能做為生質能來發電,或是加工做成讓汽車前進的生質酒精汽油。
早期發展的生質酒精原料來自玉米、高粱、番薯等澱粉類的作物,有搶糧的顧慮。第二代研發的生質酒精則是以廢棄的稻桿、麥桿、蔗渣或是生長期短的作物,取纖維素來製造酒精,以減少對糧食作物的衝擊。
現在台北市內有八家加油站,提供添加3%的生質酒精汽油供民眾選擇,但一般民眾對生質酒精汽油認識不夠,大多都不敢貿然使用。在生質燃料 中,還有另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生質柴油,發展生質柴油的原料,大多是來自含油量較高的作物,但使用這類作物來做生質柴油,也會有搶糧的危機,因此台灣 發展的生質柴油,目前以回收廢食用油為主。
現在全台灣加油站裡的柴油,都已經添加1%的生質柴油,一般人使用不會察覺到差異性,但和化石柴油比起來,生質柴油可以減少7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大街小巷跑的垃圾車,是最早開始使用生質柴油的車輛。
以植物做為生質燃料的議題,還有很多等待討論的空間,而另一項以氫來作為燃料的燃料電池,已經蓄勢待發,隨時準備上場。
氫燃料電池的原理很簡單,氫氣透過質子交換膜跟氧氣結合,就能夠產生電能,排放出來的只有水,不會污染環境。不過,氧氣從空氣中就能取得,氫氣要到哪裡找呢?業者表示,氫氣的來源可以是淨化石化業的廢氣、重整天然氣和電解水等等…
以現在數目眾多、空污問題嚴重的二行程機車來說,零排放的燃料電池機車如果能取代現有的機車,就能有效大幅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不管是天上的太陽、空中吹的風、植物裡蘊藏的能量到深埋地底的沼氣,各方都在期待新能源能盡快上路,前方的道路卻不知道幾時才會鋪好,連主 管單位也只能用等待,面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在立法院躺了一年又一年的窘況,政府對再生能源的作為,連最基本的法令都無法順利推動。
發展再生能源,除了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外,也是為了國家的能源安全作準備,現在我們的能源百分之九十九都仰賴進口,如果沒有增加能源自給率,台灣的能源危機沒有解除的一天。究竟台灣新能源的春天,幾時才能真正來臨?
節能N次方
如果光看外表,實在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一家電子工廠。位在台南縣科學工業區的台達電,是全台灣第一座拿到黃金級綠建築的工廠,為了規劃這座綠色廠房,在設計規劃時就費盡心思。
陽台層層相疊的折角,除了創造陰影,避免直射的陽光進入室內,也具有生態意義,讓不善長途飛行的小鳥有所棲息,折角處的小小花圃,讓僵化的水泥樓房增添幾許綠意。
大樓外牆用的是爐渣廢棄物和水泥混合的高爐水泥,地面鋪設可透水的植草磚,利用地形,讓雨水滲流到大樓底下的儲水槽,提供馬桶及澆灌使用,走在這裡,處處都充滿節能巧思。
進入大廳才是關鍵,取自天井的概念,讓室內不需點燈就能享有充足的照明,加上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從頂端就能導入新鮮空氣,達到空氣交流的目的。台達電子藉由這些建築設計,就讓省下30%的能源,也給員工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
要蓋一棟節能的綠建築,得捨棄許多樓板空間,留給空氣和陽光。對於追求經濟利益的老闆來說,是一個挑戰。但是台達電以自身經驗說明,剛開始的成本或許比較高,但省下的電費卻能平衡建造成本。
不過無法更改建築和設備的企業,則是有賴外界的輔助,中華電信利用原有的網路技術協助客戶進行節能管理,從大樓用電最耗能的空調設備切入, 利用網路監控來進行節能。位在桃園市的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桃園行政執行處,是中華電信的客戶,從2008年十月參加測試,到2009年三月正式啟用,每個月 大約可省下九千多元的電費。
利用科技,節能變得更便利,像是利用電腦也能進行遠方的多方視訊會議,省下長途旅程的碳排放,從幫客戶省錢省能的概念出發,讓節約能源也變成一種新興行業。
而這一粒粒閃著白光的LED燈,更是替人類數百年的照明燈具,掀起一場革命。小小LED燈,可以組合成千百種變化,過去常被人詬病的亮度和 散熱問題,早被克服。以台大新能源中心教授黃秉鈞所研發的LED路燈和傳統燈具相比,電力足足可省下四分之一,每一盞路燈大約一年可省下三千多元的電 費,LED的威名,連遠在一方的沙烏地阿拉伯國家也對LED燈產生興趣,計畫在國內推展LED照明產業,未來LED燈全面取代傳統照明燈具的日子,將指日 可待。
當節能商品的高能源效率成為競爭優勢,無形中也鼓勵大家在設計研發的時候,往更省能的方向去思考。推行節能,不但對地球友善,也能打造綠色商機。
除了各項節能產品的推陳出新,政策獎勵更是刺激民眾節約用電最好方式。2008年台電推出鼓勵節電的優惠辦法,企業和住家的用電度數如果比 去年同期下降,台電就會按照不同比例給予電費折扣。到今年二月為止,已經足足省下30.6億度的電,換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是194萬公噸。
節約能源落實在生活態度,不管在哪個層面,節能技巧的N次方,就能無限的往外延伸出去。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