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克魯曼專欄-推動溫室氣體減排 正是救經濟良方

 二○○八年選舉終結了「垃圾科學」在美國首都的統治地位,針對氣候變化採取有意義行動(也許是透過二氧化碳總量管制和交易制度)的可能因此大為提升。


 但反對者稱,限制排放對美國經濟有毀滅性後果。我們必須了解,一如否認氣候變化是「垃圾科學」,預言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會造成經濟災難也是「垃圾經濟學」。


 沒錯,限制排放有其代價。身為正牌專業的經濟學者,「綠色經濟」狂熱分子堅稱保護環境有利無弊總令我打寒顫。


 但現有最可靠的評估指出,只要逐步實施,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代價不會太高。而且現在投入還可能協助經濟走出衰退。


 首先我們談代價。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定會直接或間接推升使用石化燃料之產品價格,特別是電價一定更貴,因為太多電是由燃煤電廠產生。


 電力公用事業可經由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減少購買排放許可權的需求,而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的精義就是給予採取此行動的誘因。然公用事業為限制排放而採取的作為,例如改用其他能源或收集排放的二氧化碳,勢必增加其成本。


 如果排放許可權被拿來拍賣(理應如此),收入可用來給予消費者退稅或削減稅賦,抵消消費者支付的較高價格。但不可能全部抵消,因應氣候變化的政策一定會使消費者變得比較窮。


 但是窮多少?窮不了多少。這是美國環境保護署或麻省理工學院「排放預測與政策分析組」仔細分析後的答案。該小組說,就算實施嚴苛的排放限制,到二○五○ 年,美國人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只會比不實施排放限制減少二%,等於年平均成長率減少○.○五%,依然保留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空間。


 當然,很多人堅稱成本一定會高得多。怪的是,他們幾乎總是自稱相信自由市場經濟有神奇變通和創新的特性,可輕易超越世界上的原油、可耕地和淡水資源有限的侷限。


 那為何不認為美國經濟可以克服溫室氣體排放的限制?根據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的規定,排放權就像其他珍稀資源,照經濟學的定義與可耕地的供應並無不同。


 像宣稱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將「懲罰美國人民」的金瑞奇(共和黨籍前眾院議長)者流不會這麼想,他們想的只是「資本主義好,政府壞」。但假如你真相信市場 的魔力,你也該相信美國經濟能適應排放限制。所以我們有本錢實施一套強有力的因應氣候變化政策;而承諾實施這樣一套政策或許有助於我們擺脫目前的經濟困 境。


 此時此刻,我們經濟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企業投資直線下滑。企業看不到投資的理由,因為房市崩盤和消費需求疲軟導致產能過剩。


 但假設國會授權政府在兩、三年後逐步勒緊排放限制,這對價格不會有立即影響,反能創造對新投資的重大誘因,例如投資低排放電廠及高能源效率的工廠。


 換句話說,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短期可發揮與重大科技創新同樣的經濟效果,讓企業即使面對產能過剩也有理由去投資新設備與新設施。照目前經濟情勢看來,這正是該開的藥方。


 短期拉抬經濟並非實施因應氣候變化政策的主要考量。重要的是地球瀕臨危險,越拖情況越糟。


 我們有本錢拯救地球嗎?是的,我們有。而且現在就是開始的好時機。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本報國際新聞中心尹德瀚摘譯)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92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erts Luo 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