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越食越有腦

悟性、IQ、創意都是人生成功的重大資產,你個腦夠正未?


你保養它的工夫做得夠嗎?想腦筋更靈活,思想更精采,該吃什麼?


 


為甚麼素食令人頭腦特別靈活?


不少人改為素食之後,發覺自己腦筋靈活了,想像力豐富了,領悟力提高了,


思考敏捷了,有些記憶力增加了……。


總之,腦部的功能明顯漸入佳境,比年少年青時狀態更美妙。


事實上,世界各地自少素食的兒童往往都智慧特別高,


由此可知,素食增進腦力,該是千真萬確的事了。


 


原來,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也有了同樣的觀察和判斷!


「食肉,勇敢而悍;食穀,智慧而巧」,這是《大戴禮記》裡的話,


白紙黑字,流傳了這麼多世代。


 


原來人類的頭腦也跟身體其他器官一樣,其發揮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根據著名奧地利籍病理學家艾柯魯馬及柯斯奇拉斯的研究結果:


人一生下來腦內就有140億個細胞,等於全球人口總和的兩倍多!


不過,我們雖然有那麼多的腦細胞,它們卻不是經常活動的。


在兒童的時代,只有百分之幾活躍,長大之後,也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細胞在工作。


 


許多人以為頭大腦袋重的人特別聰明。頭小則智力低,事實並非如此,


愛因斯坦的尊貴腦袋重量絕對平常。


原來誰能夠令那些百分之七十五的長期「睡著」的細胞活躍為自己辦公,才是聰明的人。


 


讓我們深入一點看看大家的腦袋怎樣運作:


人腦的細胞原來具有「正」「反」兩種的力量,二者產生交互作用,就有活動力。


 


我們每次想做一件事之時,大腦先有「要進行」的活動傳達出來,


這個訊息就是「正作用」。


不過,與此同時,我們的大腦細胞又產生「不要做」的訊息,


阻止自己進行,這個就是「負作用」。


 


於是,我們又會可能覺得這件事真正值得去做,這就是「正作用」抬頭,


但也可能猶豫一下,即是「負作用」產生效果。


這樣一個要進行、一個要阻止,正反兩種作用在腦髓裡一層高於一層地撞擊不已。


這種情形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思考。


如此這般沖擊到最頂層,也就是到了最後,


我們得到結論:「這件事真的值得做」,至此我們才付諸行動。


 


因此,如果一個人的大腦細胞倘若是「正作用」較強,此人就盲目衝動;


相反,假如「負作用」特別強,他會性情消極,甚麼也提不起勁去做。


 


腦筋靈活靠什麼養份?


我們要頭腦運作得好,思考能力強、判斷力、推理能力了得,必須正反作用配合妥當。平日大家形容某人「有腦」,其實是這個意思。


 


若要達到這個境界,大腦的細胞一定要得到它們所需要的養份。


大腦細胞需要甚麼養份?答案是麩酸、維他命B1、B6、B12、泛酸、氧。


 


原來大腦細胞「正作用」「負作用」活動,主要靠麩酸提供動力


(麩酸也叫做麥氨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其中一種氨基酸),


不過還要維他命B1和B12齊齊配合,才可以令大腦細胞發揮出「正作用」,


同時,又要有維他命B6和泛酸(又叫做本多生酸)配合,


才可以令大腦細胞發揮出「負作用」。就是這樣美妙而平衡地配合,


我們的腦力才充份發揮,智慧超人。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活學活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採取積極行動,


來促進自己的腦力,充份發揮智慧,也令子女日後做人處於優勢。


 


人的腦袋主要的成份是蛋白質。許多人因此有個誤解,


以為只要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就可以「補腦」,過去幾十年,


甚至營養學界誤以為肉類的蛋白質比較「優質」。


 


植物蛋白質何以更有益?


事實卻是這樣:肉類不錯含有大量蛋白質,但這些蛋白質卻是酸性的,


我們吃得多,反而令到體內的血液變成酸性。


為了平衡這種對身體不利的情況,身體從各部分抽出鈣質來中和,


又消耗大量維他命B1,結果造成全身鈣質及維他命B1欠缺,


引起骨質疏鬆症及其他骨骼問題,而且精神不穩定,頭腦活力遲鈍,血液循環欠佳。


 


那麼,究竟哪些蛋白質對人體最有利?豆類,例如黃豆,這是因為它含很少酸性物質。


 


蔬菜水果一般都會令人體變鹼(雖然有些水果例如檸檬西柚表面上很酸味),


多吃會令我們的血液呈鹼性,保持頭腦清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erts Luo 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