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百年大水 或非偶然


 文/張楊乾(台達


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

 2,855毫米,這是剛離去的莫拉克颱風,在阿里山所刷新的單一颱風降雨記錄(中央氣象局 10-Aug-09)。過去四天,不光在阿里山,包括屏東縣的尾寮山、高雄縣的御油山等,降雨量全都超過2,500毫米,近乎都接近當地平均一年的降雨量。

 (090812更正:阿里山年均雨量為3,910mm,尾寮山年均雨量約為3,400mm、御油山年均雨量為4,000mm,原文用語「近乎一年」顯有失真,大約是一年的2/3-3/4雨量)

 這般歇斯底里的降雨,很快就讓山澗匯流成為山洪,朝著下游的洪氾平原奔騰而去。而當平原區本身的降水無法排出、失修的河堤又無力阻止洪峰、以及加上地層下陷和暴潮等因素,這就成了水利署官員口中,沒有哪個國家水利設施所禁得起的考驗(蘋果日報10-Aug-09)

 但令人擔心的是,類似莫拉克這種史無前例的颱風,究竟會不會成為常態性的「史無前例」?

降雨前十名颱風 五個出現在十年內

 若拿過去近三十年來,颱風期間所帶來的總雨量比較,會發現降雨排名前十名的颱風,就有五個是發生在2000年之後。而前五名的像是莫拉克、辛樂克、以及賀伯等三個颱風,更都是在這十五年內所襲台(表一)。

 台大大氣系的周仲島教授,曾將1970年以來侵台的179個颱風,作過降雨量分析。他發現,如果將降雨量及降雨強度排名90%及95%的極端颱風降雨事件,定義成「強降雨颱風」的話,則2000-2006年發生強降雨颱風的頻率,竟較1970-1999年要多三倍(周仲島 2007)

 周仲島教授說,莫拉克颱風是有它的特殊性,包括像它的行徑速度緩慢、且結構在登陸後竟沒被破壞太多等。但他也指出,若把年代際變化(Inter-decadal Variability)放進來看,這幾年強降雨颱風的數目的確變多;且就他所知,水利署內部雖已對此展開研究,並考慮是否要將堤防全數拉高,但到目前為止仍是紙上作業。

 另外巧合的是,在周仲島的研究裏,他也發現到當台灣在2002-2003年發生大規模乾旱時,前後幾年排名90%的強降雨颱風,發生次數也遠高於平均值。這次莫拉克之前台灣也遭逢大旱,雖與21世紀頭幾年狀況類似,但周仲島認為影響降水的變數很多,只以水氣循環解釋降雨模式太過簡單,「也很難得到證實。」


地層下陷海面上升 加重惡水
 除了破記錄的大雨之外,這次受災地區集中在台灣西南沿海,過去這些地區早就受地層下陷之苦;其下陷速度,甚至要比因暖化導至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還要快五十倍而當地層下陷情況沒有改善,像嘉義及台南沿海村里約3萬7仟公頃的土地,將會有45%因為海平面上升一公尺而消失,大小等同於一個台南市(何興亞 2007:40)

  過去就讀於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碩士班的王嘉和,就曾在張倉榮教授的指導下,研究氣候變遷與地層下陷,對台灣西南沿海地區淹水的衝擊。在他的研究中發 現,就算是政府依過去十年裏發生過的最大降雨量,作為「重現期降雨」的依據所設計的堤防,在地沉及暖化的影響之下,中、長期防洪頻率,將只等同三、四年重 現期降雨的保護標準;且某些情境下,甚至將使得某些地區的「易淹水治理計畫」,完全無效(王嘉和 2007:80)

防治迅洪 需對雨量敏感
 情況雖相當嚴峻,但不代表完全束手無策。像水利署在三年前所出版的研究報告裏,就已針對雨量與淹水濳勢之間的關係,開始作出規劃。撰文的學者也建議,國內或可參考美國迅洪指標(
Flash Flood Guidance, FFG)的概念,對各地的累積雨量進行匯整,並制定出淹水濳勢雨量警戒指標表(張倉榮 2006)

 也就是說,只要政府運作得宜,能即使給予民眾正確的警告,雖不能避免財產的損失,但至少能確保民眾的性命安全。像這次政府雖然一口氣發佈了516條
土石流紅色警戒,雖無法避免像甲仙小林村全村活埋的悲劇,但在其他地方的確挽回不少的性命,可以作為沿海鄉鎮防治迅洪的參考。

 莫拉克颱風雖已遠颺,但目前台灣仍有多個鄉鎮仍泡在水裏,災情也陸續由通訊中斷的山區中傳來。水利署對於氣候變遷的因應,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概念(陳伸賢 2007),但絕對需要主政者強有力的政治決心,否則8年800億的治水預算,只會淪為政治綁樁的籌碼,卻無法減輕下一場天災為民眾所帶來的傷痛。

http://lowestc.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10.html
 
關於作者
張楊乾,六年級生,曾任報社記者、大學研究助理。幾年前在看到我國友邦吐瓦魯被海水蓋過去的照片後,毅然決定飛到歐洲去學全球暖化。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所撰《低碳生活的24堂課》正在各大書店銷售中。

【參考資料】
中央氣象局 10-Aug-09《民國98年編號第8號颱風警報第36報:解除颱風警報》中央氣象局網站
王嘉和 2007《氣候變遷與地層下陷對台灣西南沿海地區淹水之衝擊評估》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張倉榮
何興亞、張駿暉、于宜強、江申、郭彥廉 2007《全球氣候變遷對台灣之災害衝擊與調適策略探討》水資源管理會刊 9.2.2007 pp.38-44
周仲島、陳永明、黃柏誠 2007《
侵台颱風劇烈降雨之氣候變異分析》水資源管理會刊 9.2.2007 pp.19-29
陳永明 2008《
劇烈降雨的氣候變異與災害衝擊》2008台灣氣候變遷研討會簡報 Aug 25-6 p.17
陳伸賢 2007《全球氣候變遷下的水資源政策》水資源管理會刊 9.2.2007 pp.1-8
張倉榮 2006《淹水濳勢圖更新前期計畫-演算資料調查侑雨量預警之研究期末報告》經濟部水利署
蘋果日報 10-Aug-09《
治水不疏導 也是人禍》王玉樹報導


【延伸閱讀】
城鄉永續 與災害共生》邱文彥 10-Aug-09 聯合報投書
不遷村拆堤 救災甚於治水》柳中明 10-Aug-09 聯合報投書
八八水災 是台灣版的卡特里娜!》南方朔 10-Aug-09 明報專訊
八八水患的思考》胡慕情 9-Aug-09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部落格
強降雨颱風 台灣的新威脅》張楊乾 16-Sep-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是天災可怕 還是人禍可惡》柳中明 27-Jun-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

Be Veg   Go Green Save The Planet

蔬食 環保 拯救地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berts Luo 123 的頭像
    Roberts Luo 123

    Roberts Luo 123 的部落格

    Roberts Luo 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