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5%人體所接觸到的汞來自於食用海洋魚貝類


全球75%人體所接觸到的汞來自於食用海洋魚貝類
海鮮污染物甲基汞 科學家證實形成原因

2009/05/08 環境資訊中心

科學家首次證實了有毒化學物質甲基汞是如何在海洋中形成--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知道從大氣沈澱到淡水生態系統的汞能夠轉換為甲基汞,但要證明其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平行循環卻相當困難。

這種有毒形態的汞會累積在魚類體內,透過小魚到大魚不斷累積的食物鏈,其濃度也會越來越高,到了人類食用鮪魚壽司時,人們所暴露的高劑量有毒汞物質則已達到警戒值。而食用到汞成份的懷孕婦女,也會對小孩的發育造成終生的影響。

過去研究顯示,全球75%人體所接觸到的汞來自於食用海洋魚貝類。撰寫此份研究報告的科學家桑德蘭(Elsie Sunderland)則表示,在美國約有40%的人是因為食用在太平洋捕獲的鮪魚而接觸到汞。

此份研究詳細說明金屬汞如何透過煤炭和廢棄物的燃燒,以及亞洲工廠所排放的廢氣,轉變為北太平洋的甲基汞。

因為進入北太平洋的汞大多來自於大氣,科學家預測,如果汞排放率繼續以目前的速度提高,到了2050年太平洋中的汞含量將增加50%。

美國內政部長薩拉扎(Ken Salazar)表示:「美國地質勘探局這項空前的研究,對於美國人民和地球上野生動物的健康安全相當重要,它幫助我們了解大氣中汞排放和海洋魚類體內汞劑量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必須減少汞排放量,藉此降低海洋中的汞含量。」

現在海洋中的汞含量正在逐漸提高,研究中引用的水質取樣顯示,2006年的汞含量較1990年代中期所測量的高出30%。

此 研究報告也首次證實了甲基汞是在中層深度海水中,透過作者所謂的「海洋雨」過程所形成--在海平面陽光水域所形成的海藻,快速死亡後如同下雨般向下沈入更 深的海域。在深層海域中,沈澱的海藻被細菌分解,而分解過程和海水中的汞成分交互產生作用後,就形成了甲基汞。之後經過不斷向上延展的的食物鏈,像鮪魚這 類的肉食動物體內,就會因為吃了較小的魚類而吸收了甲基汞成分。

美國環保署長潔克森(Lisa Jackson)表示:「這份研究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到危害人體劑量的汞如何進入到空氣、水源和食物之中,並且對美國人民和全世界人類造成嚴重的健康威脅。」

資訊來源:
http://e-info.org.tw/node/429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erts Luo 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