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1 11:19
 

吃素抗暖化救地球專題之1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1日電)


近年全球災難不斷,台灣也經歷88水災山崩滅村,「抗暖化」等不及全球達成共識,台灣醫界日前召開高峰論壇,呼籲人類從吃素做起,不僅健康,更可抗暖化、救地球。


推動台灣醫界首場「全球暖化與全民健康高峰論壇-暖化與醫學的科學面與倫理觀」活動的台大雲林分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黃建勳表示,2009年 5月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已明白指出,「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就是全球暖化,呼籲醫界正視危機,同時引領民眾做好抗暖化的準備。」


這場全球暖化與全民健康高峰論壇,出席者都是具份量的專業人士。


包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明濱、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林瑞雄、台大醫院前副院長陳榮基、台安醫院前院長暨婦產科主任蘇主惠、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秘書長暨營養師邱雪婷,以及哈佛醫學院講師暨慈濟醫院主治醫師許瑞云等。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在會中指出,相對於20世紀全球增溫攝氏 0.6度,預測21世紀將增溫達 1.8到 4度,為上個世紀增溫度數的 3到 6倍多;對照過去1000年情況,極不尋常。


他說,21世紀海平面預測將上升28到43公分,若海平面上升 5公尺以上,就是格陵蘭島冰雪全溶之時。還有極高溫日數會增加,極低溫日數會減少,這會使得登革熱病媒蚊繁殖增加;極端氣候也會出現,包含中、高緯度雨、雪會增加,旱災更嚴重,颱風、暴雨可能會更多、更嚴重。


劉紹臣特別點出,台灣20世紀增溫達 1.1度,高過全球增溫0.6度,且1970年之後台灣日照時數少了15%,濕度明顯減少,霧已從大城市消失,全台與外島的小雨約少了30%,大雨明顯增加,大豪雨更增加50%以上。


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暖化現象產生的極端氣候,將導致糧食產量嚴重短缺,不論是嬰幼兒、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都可能因饑荒而營養不良、免疫力不全、容易罹患各種疾病,死亡率會上升。


他引述「拯救兒童(Save the Children)」慈善團體說法表示,未來10年每年會有多達1.75億兒童受氣候變遷災害影響,甚至會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會喪生、被迫離鄉背井,或者受饑荒與疾病侵襲。


他預測,全球暖化將造成傳染病的擴散,也同時會造成非傳染病的增加。


例如溫溼度急遽變化,會造成感冒、氣喘發生率提高,增加老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沙塵暴惡化,將增加空污相關疾病。花粉季延長,恐造成氣喘與過敏等疾病增加。乾旱易導致飲用地下水發生砷、鎘等污染物慢性中毒等。


陳建仁說,英國「刺胳針」期刊指出,畜牧業產生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占全球溫室氣體總量25%以上,應鼓勵大家少吃肉、吃素,且吃素患心血管疾病、癌症者少,每個人都可響應。


曾到格陵蘭島冰原探勘研究的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周家復說,2009年「世界看守中心(Worldwatch)」報告評估,供給人類大量肉品的畜牧業,產出的溫室氣體已占全球溫室氣體總量逾半,呼籲政府施政時應納入參考。


慈濟醫院副院長劉鴻文建議大家吃素要吃當地、當季盛產的果菜,還要適當運動,多走路、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更能達到節能減碳、抗暖化的目的。


醫界除了召開抗暖化高峰論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教授李明濱及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教授兼副校長王進崑也發起「選擇營養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有效遏止氣候變遷」的醫界及營養師連署,推動素食,抗暖化、救地球。99022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21/5/20rsa.html


 


畜牧業排放過半溫室氣體 吃素抗暖化


 
 2010/02/21 11:20
 

吃素抗暖化救地球專題之2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1日電)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秘書長、營養師邱雪婷表示,國際研究警告,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必須減排50%,由於畜牧業排放量占總量51%以上,目前看來,吃素是最快奏效的抗暖化之道。


  邱雪婷表示,食物體系產出的溫室氣體,80% 來自畜牧業;200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畜牧業的巨大陰影(Livestock's Long Shadow)」報告中估計,畜牧相關產業造成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量的18%。


  她說,根據最新資料,全球權威環境問題與趨勢分析研究機構看守世界中心(Worldwatch Institute)2009年11、12月的報告指出,畜牧業造成的溫室氣體已經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51%以上。


她說明,這兩項數據的落差,在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估算,少了以下四點考量。


  首先是牲畜呼出的二氧化碳沒有估算進去,而且這些畜牧業占去 26%的原始森林土地,還用了這些土地之外的 33%土地來種穀物餵食。如果土地能維持原有森林狀態,不但不會排放溫室氣體,還可降低溫室氣體。


  其次,畜牧業產出的甲烷,若以100年時間計算,暖化潛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若以25年計算,甲烷的暖化潛力更是二氧化碳的75倍。


  第三,「畜牧業的巨大陰影」是以2002年統計資料試算,但2002到2009年間,畜牧業已成長12%。


  第四,「畜牧業的巨大陰影」所用數據,例如家禽類產量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糧食展望」報告不一,明顯被低估。


  邱雪婷說,除了畜牧業,養殖魚類產生的溫室氣體,也還沒有納入計算。又如任何肉品需要冷藏保鮮、烹調,不吃的部位還要掩埋,都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


  她進一步表示,國際間預估,由於人口增加及新興國家(中國及印度)的經濟發展,肉品需求在未來30年將大幅提升,將比2000年提高85%。


     醫學頂尖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已提出警告,全球必須在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降低80%,為達此目標,應在2030年先降低50%的排放量。


  歐洲吃素人口甚多的英國,可以作為參考案例。


  她說,英國從食物、農業體系著手,增加畜牧業經營效率、改變土地使用、改善排泄物處理方法、回收暖化氣體及降低對石油的依賴。除此之外,英國還必須減少30%畜牧量,才能在2030年達到溫室氣體減排50%的目標。


  邱雪婷說,若能降低30%畜牧量,英國罹患心血管疾病人數將可減少15%,這還不包含未量化估算的其他好處,例如癌症糖尿病罹患率都會大幅降低。


人類呵護自己的幼兒時,是抱在懷中貼著臉,卻用殘忍手段畜養幼小動物,再宰來吃。她呼籲,吃素抗暖化救地球,終究還是要回歸人道。


她也提醒注重健康的民眾,可能忽視食用動物養殖過程所使用的抗生素,保守估計占 50%抗生素使用量,也因此帶來醫療隱憂。且新種人畜共通疾病不斷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禽流感H1N1新流感,也被列入肉類飲食議題中討論。


另外,陸地生態破壞,高達70%熱帶雨林用於畜牧及種植飼料,大量物種被毀滅,但畜牧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卻低於1.5%GDP。海洋也已面臨浩劫,2006年科學(Science)期刊就已發表,有91%的魚類已經瀕臨枯竭。


邱雪婷舉她留學加拿大時,指導教授David Suzuki常說的「試管細菌生存法則」為例,呼籲全人類思考。


這支試管中第一秒僅一隻細菌,每秒倍增,到了第58秒,試管內就有多達 25%細菌,請問這些細菌剩幾秒鐘可活?答案是2秒,因為第58秒將占50%,第59秒就全滿了。


她說,但在第60秒時,聰明的細菌又創造了 3個試管,只是這只讓全體細菌多活到第62秒(第61秒用掉第一支新試管,第62秒用罄)。


這些細菌回顧第55秒時,細菌原本只占試管的4%,這時有細菌大聲說,「我們過了55秒才用4%,還有96%可用。」另一頭瞭解實情的細菌則擔憂,「只剩5秒了!」


邱雪婷說,「人類真的是那群開心還有96%試管可用的『細菌』嗎?」99022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21/5/20rsb.html


 


醫師:吃素減低慢性病癌症發生 環保護地球
 
 
 2010/02/21 11:20
 

吃素抗暖化救地球專題之3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1日電)


       慈濟綜合醫院主治醫師許瑞云不管是在醫學實驗,或日常生活,都大力提倡素食,因為可以降低多種慢性病、癌症發生,而且身體輕鬆、精神敏銳,環保、護地球,她鼓勵大家一起來。


  許瑞云是個小留學生,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哈佛麻省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返台後在慈濟綜合醫院擔任教學型主治醫師。


  許瑞云說,其實光是美國的農場,就可以餵飽20億人口,但是大多數的穀物不是給人吃的,有 95%的黃豆用於畜牧業,森林變成肉品。


  除了生態浩劫、不人道。許瑞云以健康觀點提出科學知識供民眾參考。


  她說,其實人類看到生肉或未曾調味的肉,是有動物本能的,她做過開放式提問,幾忽全部的人的本能反應都是不會想吃,只是現代人的本能被調味料掩蓋了。


  她指出,攝取肉類容易引起癌症、中風、心臟病、便祕、感染性疾病、骨質疏鬆症、慢性腎臟病、胃病等疾病;國人前三大死因正是急性腫瘤、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


  她說,醫界已做過降低膽固醇試驗顯示,使用安慰劑沒太大作用,能讓膽固醇大幅降低的是用藥與吃素的兩組,成果相當。


  許瑞云說明,第一組為對照組,蛋奶素,飲用脫脂奶粉,符合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第二組是藥物組,飲食如同對照組,外加降膽固醇藥。第三組是全素飲食。


  實驗顯示,4週後,這三組壞膽固醇降低比例,依序是8%、30.9%及28.6%,CRP發炎指標依序降低10%、33.3及28.2%;表示蛋奶素者,仍要用藥才能達到全素飲食的結果。


  另一份治療心臟病的研究顯示,對象是48位中度到重度心臟病病人,實驗組是吃低脂全素飲食、改變生活型態及增加運動,對照組是採一般醫學治療,5年後,後者的復發率是前者的2.7倍。


  許瑞云說,紅肉與醃製肉類會導致直腸癌、食道癌、胃癌、前列腺癌、胰臟癌、子宮內膜癌及膀胱癌;鹹魚會造成鼻咽癌。燒烤食物則與胃癌有關。


  她說,另有研究顯示,肉的消耗量與大腸癌的發生率成正比。還有研究慢性腎臟病資料顯示,肉蛋白使腎功能惡化程度是植物蛋白的 3.5倍,現代人大量攝取過多蛋白質是會傷腎的。


  她提供各種動物與植物食品平均蛋白質含量值給民眾參考:雞蛋13、魚肉18、豬肉19、雞肉19、牛肉19、奶酪21,植物類的穀物12、豌豆與毛豆12.6、干豆類22、花生25.6、黃豆36.5。


  不過,許瑞云呼籲國人,吃素也要吃得健康,吃過多加工品不好,不要太偏重黃豆加工品,也不要吃基因改造食品;已有實驗顯示,被餵食基改黃豆的老鼠出現大腸變性問題。而且台灣人吃素環境仍待改善,千萬不要吃下過量添加物。


  她也提醒素食者,蛋白質要攝取各種不同的發芽後的豆類、堅果類、全穀或全麥食物。鈣則自黑芝麻、秋葵、堅果、乾燥海帶或海帶芽、無花果、綠葉蔬菜、芥蘭、莧菜、豆腐與黑豆等攝取。


  維生素D要靠晒太陽。維生素B12可來自發酵穀物製品、啤酒酵母與回春水。鋅可攝取巴西核果、海藻、紫菜、南瓜、芝麻、葵花子、松果、全麥麵包、糙米、扁豆、杏仁、胚芽及燕麥。


  鐵可來自全麥麵包、葡萄乾、芝麻、南瓜子、豆類、古樹普洱、深綠色蔬菜、菠菜、高麗菜、豆腐,但別同時喝咖啡或茶。鉻可來自啤酒酵母、全穀類及酵母。歐米加-3脂肪酸可來自亞麻籽油、核桃及微藻抽出物。


  許瑞云舉例,許多名人都吃素,包含達文西、愛迪生、林肯、甘地、蕭伯納、伏爾泰、愛因斯坦、史懷哲。體壇的健美先生也有人茹素,9 次奧運會金牌獎劉易士(Carl Lewis)、超級馬拉松和長跑競賽世界紀錄保持人西波士(Istvan Sipos)也是。


  據她所知,有位 104歲西方茹素女性每天還在健身房運動,不需晚輩照料。另一位 110歲的亞洲茹素女性許哲,還開養老院照顧許多70、80歲的老人。


  台安醫院前院長暨婦產科主任蘇主惠並說,研究顯示,吃素男性比非素食男性壽命多 6歲,女性方面則多3歲。99022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21/5/20rsc.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erts Luo 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