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為什麼回答樊遲問「知」的時候要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呢?這一句話其實是與修行有關的,因此如果不仔細參悟的話就很容易解釋錯誤,「義」者適宜也,也就是說「過」與「不足」皆不能稱之為適宜,當然也不符合「義」的道德標準,因此「務民之義」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做人或處事方面都要做的很適宜,因此適宜指的就是「中道」,因為我們做任何的事情,心不論是偏向於善的一方面或是偏向於惡的一方面那就是不適宜,當然也就不符合「中道思維」了。

其次談到「敬鬼神而遠之」這一句話,「鬼」是指惡念,「神」是指善念,「鬼」是指陰氣,「神」則是指陽氣,我們世人若動心起念,只要有了任何的念頭,那麼不是落入善念這一端,便是落入惡念那一端,不是落入陽氣這一端,便是落入了陰氣那一端,如此的話便會導致我們自己的靈體墮入生死輪迴深淵之中而難以脫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脫離輪迴之漩渦中呢,所以接近鬼或神的任一端其實都是極為不智的行為,故遠離才能稱為「真知」。

就因為是如此所以我們才要「敬鬼神而遠之」,「敬」不是指禮敬而是指尊重,我們娑婆世界的人,他們的心不是偏向「善念」神的一端,就是偏向於「善念」鬼的一端,因此很少人有「中道思維」,這就是為什麼在修行上有「中土難生」、「真道難求」、「佛法難聞」、「明師難遇」與「道心難尋」這些警世之語出現呢?就是因為少如犀牛角,所以才會有難生、難聞、難遇與難尋的現象啊!

「中土」就是道心或佛性,有的修行人常將「偏善的心」誤當成「中道的心」所以才會有「中土難生」、「道心難尋」這兩句話來點醒世人,也有的修行人將強調善的「名師」誤當成悟道的「明師」,將強調慈悲心的「假佛法」誤當成大慈大悲心的「真佛法」所以才會佛法「難聞」啊,「善」不是正道,「善」與「惡」都是偏斜的「邪道」與「假道」,因為大家都誤將「行善」當成是在「修行」,誤將偏於善的「邪道」當成了無善無惡的「真道」所以才會有「真道難求」之嘆啊!

所以遠離善惡、鬼神、佛魔、事理、是非、善惡之兩端才能進入正道的中端,也才能使我們的靈體永遠脫離輪迴,這才能算是「真智慧」啊!世人誤解了聖人所傳大道之真諦,難怪世道會紛亂不已,就是這個原因,如果孔老夫子的智慧跟一般凡人的觀念一樣,那孔老夫子又豈能端坐「聖人」之果位呢?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berts Luo 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